首页

嗨,欢迎来到新疆视窗

全国服务热线:400-888-9999

九九重阳:你以为只有登高敬老?这10件“隐藏剧情”99%的人没听过

2025-10-29 17:09:31

来源:新疆视窗

浏览量:10532

传承文化
九九重阳:你以为只有登高敬老?这10件“隐藏剧情”99%的人没听过 导读:

重阳节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。因为“九”数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所以叫做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所以又称为“重九”。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

未标题-7.jpg

天边金掌露成霜,云随雁字长

绿杯红袖趁重阳,人情似故乡

兰佩紫,菊簪黄,殷勤理旧狂

欲将沉醉换悲凉,清歌莫断肠

重阳节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。因为“九”数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所以叫做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所以又称为“重九”。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

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。传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。

重阳节的历史

• 据现存史料及考证,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、祭祖的活动;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,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

• 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,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。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,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。重阳节与除夕、清明节、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。

未标题-1.jpg

重阳节的习俗

登高: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早在西汉,《长安志》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。在东晋时,有著名的“龙山落帽”故事。

赏菊、饮菊花酒: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,节日举办菊花大会,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在中国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

佩茱萸: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节。茱萸入药,可制酒养身祛病。茱萸香味浓,有驱虫去湿、逐风邪的作用,并能消积食,治寒热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,多灾多难,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。

吃重阳糕:重阳糕亦称“花糕”“菊糕”“发糕”等,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。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,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。

敬老:如今,重阳节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。1989年,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“中国老人节”“敬老节”,重阳节成为一个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节日。

未标题-6.jpg

重阳节的意义

重阳节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,它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,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。

在现代社会,重阳节更是提醒人们要关注老年人,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,让他们安享晚年。 

重阳节濒临失传的传统习俗

重阳节除了我们熟知的登高、赏菊、吃重阳糕、敬老等习俗外,重阳节还有不少鲜为人知、濒临失传的传统,以下是详细的内容:

1. 祭祀“大火星”——上古天象崇拜的遗存

重阳节最早的起源之一,是祭祀“大火”星的仪式。古人观测星象,将“大火”视为季节更替的标志。农历九月“大火”隐退,象征寒冬将至,因此举行祭祀仪式送别“火神”,这是重阳节最原始的宗教来源之一。

2. “辞青”——与“踏青”相对的秋季仪式

三月春有“踏青”,农历九月秋则有“辞青”。重阳节后草木开始凋零,古人会在这一天举行“辞青”仪式,告别青山绿野,表达对自然轮回的敬畏。

3. 广东阳江:重阳放纸鸢(风筝)带“藤弓”

在广东阳江,重阳节有放纸鸢的习俗,风筝上系有“藤弓”,飞上高空后风吹弓弦,发出嘹亮声响,寓意驱邪避灾、祈求平安。这一习俗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。

4. 贵州土家族:重阳不打粑,老虎要咬妈

贵州东北部的土家族将重阳节视为祭“家虎”的日子。当天必须打糯米粑粑、推豆腐,否则会有“老虎咬妈”的民间禁忌流传,反映了农耕民族对自然与祖先的敬畏。

5. 江苏长洲:吃“骆驼蹄”面食

在江苏长洲,重阳节不吃糕,而是吃一种叫“骆驼蹄”的面食,形状似驼蹄,寓意踏平坎坷、步步高升。这一食俗在其他地区几乎没有记载。

6. 广西壮族:重阳是“祝寿节”

在广西,重阳节被称为祝寿节。晚辈要向年满60岁的老人送粮食,直到粮缸装满,称为“孝米”。老人吃了这缸米,象征延年益寿、消灾去病。这种以“实物尽孝”的方式在全国极为罕见。

7. 福建莆仙:重阳比清明更重要

莆仙人认为“三月小清明,九月大清明”,重阳节是祭祖的重要日子,甚至比清明节更隆重。当地还会蒸九层重阳米果,层层分明,象征九九重阳、步步高升。

8. 陕西:妇女口采茱萸治心疼

在陕西部分地区,重阳节当天,妇女会以口含茱萸的方式,认为可以治疗心疼病。这是茱萸药用信仰的一种民间延伸,极具地方特色。

9. 四川南溪:纪念诗人岑参的“岑公会”

四川南溪地区的读书人会在重阳节当天登龙腾山、聚岑山楼,举行“岑公会”,专门纪念唐代诗人岑参。这种以文人纪念为主题的重阳活动,在全国独一无二。

10. 北京旧俗:门窗贴菊花枝叶

清代北京有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的习俗,寓意“解除凶秽,以招吉祥”。这是簪菊习俗的变体,但现代已极为罕见。

 

重阳节从不只属于白发与夕阳,它亦是一条穿越千年的文化暗河:

它教会我们告别——辞青、送火、祭祖,让生命在凋零之前学会坦然;

它教会我们敬畏——以风筝驱邪、以粑粑祭虎,对自然保持谦卑;

它更教会我们珍惜——把一缸“孝米”堆满,把一句问候说透,让陪伴先于遗憾。

九月初九,无论你登高或留守、食糕,都请在心里留一把空位:

一半给长辈,陪他们慢慢变老;

一半给传统,让那些不知道的故事继续被看见、被讲述、被活成新的日常。

免责声明

扫一扫添加公众号本文九九重阳:你以为只有登高敬老?这10件“隐藏剧情”99%的人没听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,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。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。

服务热线

400-888-9999

微信服务号